在香港,高昂的生活成本與信用卡的普及,使得越來越多人陷入債務困境。當卡數、私人貸款或稅務債務累積到無法承擔時,許多人會尋找不同的 香港債務解決方案。其中,「債務舒緩公司」經常被提及。
市面上有大量公司聲稱能幫助債務人解決問題,但這些公司良莠不齊。債務人若沒有足夠的知識,很容易掉入中介陷阱。本文將全面剖析債務舒緩公司的角色、運作模式、潛在風險,以及如何分辨專業機構與黑心中介,並比較 債務重組、IVA、破產 等其他方案。
一、什麼是債務舒緩公司?
債務舒緩公司,顧名思義,就是提供債務舒緩服務的機構。他們通常聲稱能幫助債務人:
與銀行或財務公司協商降低利率;
延長還款期,減低每月供款;
整合多筆債務,變成單一供款;
制定「量身訂造」的還款計劃。
這聽起來非常吸引,但必須注意:債務舒緩公司本身沒有法律強制力,最終能否成功,仍然取決於銀行或債權人是否同意。
二、債務舒緩公司的運作模式
收取手續費或顧問費
有些公司會先收取高額費用,再開始與銀行「協商」。
聲稱有專業顧問
他們可能會展示律師或會計師的名字,但實際參與程度有限。
代辦文件與溝通
幫助債務人整理財務資料,並代為與銀行聯絡。
提供心理安慰
很多債務人因長期被追數而焦慮,這些公司會以「專業」身份給予心理支持。
問題在於,這些服務往往收費高昂,卻未必比債務人 直接找銀行協商 更有效。
三、債務舒緩公司的好處
省時省力
債務人不用自己與多間銀行反覆溝通。
專人協助
對於完全不了解金融流程的人,至少有人提供指引。
心理支持
部分公司會安排顧問輔導,讓債務人減少壓力。
四、債務舒緩公司的壞處
高額收費
很多債務舒緩公司會先收取數萬元手續費,卻不能保證成功。
沒有法律保障
債務舒緩公司本身沒有強制力,能否減息或延長還款,完全取決於銀行。
誤導性推銷
有些公司誇大成效,聲稱「100% 成功」、「立即減免債務」,其實不可能。
延誤時機
如果債務人把時間浪費在不專業的公司,可能錯過真正的解決方法(如 IVA)。
可能違法
部分黑心中介甚至冒充律師事務所,這類公司不但不能幫助債務人,還可能讓情況更嚴重。
五、債務舒緩公司 vs 債務重組
債務舒緩公司:協助債務人與銀行協商,但沒有強制力,結果不確定。
債務重組:由銀行提供的正式方案,將多筆債務合併,利率下降、期數延長,具體效果更清晰。
因此,如果債務人本身仍有穩定收入,直接向銀行申請債務重組通常比透過中介更實際。
六、債務舒緩公司 vs IVA
IVA(個人自願安排) 是由法院批准的法律程序:
債務舒緩公司:純屬中介,協商結果視乎銀行態度。
IVA:具法律效力,只要 75% 債權人同意,所有債權人都必須遵守,並且可能部分減免本金。
若債務金額龐大(例如超過 50–100 萬港元),IVA 通常比債務舒緩公司更具保障。
七、債務舒緩公司 vs 破產
債務舒緩公司:能否成功不確定,通常只適合中等金額的債務。
破產:徹底解除債務,但代價極大,包括清算資產、信用毀滅、專業資格受限。
破產通常是最後一步,而不是優先考慮的方案。
八、真實案例
案例一:高昂收費但失敗
陳小姐欠下 50 萬卡數,找了一間債務舒緩公司,先支付 3 萬元「顧問費」。半年後,銀行仍未同意安排,最終她不得不轉向 IVA,白白浪費了時間與金錢。
案例二:直接與銀行協商反而更快
黃先生同樣欠下 40 萬卡數,他直接向銀行申請債務重組,利率由 30% 降至 10%,月供由 15,000 元降至 6,000 元,五年後清還所有債務,過程比透過中介更簡單。
九、如何選擇可靠的債務舒緩公司?
若真的要尋找債務舒緩公司,建議注意以下:
確認是否持牌:查看公司是否為持牌放債人,或與律師事務所有關。
檢查口碑:上網查看評論,避免誇大承諾的公司。
避免先收高額費用:專業公司通常不會要求過高的前期付款。
比較不同方案:不要只聽中介建議,也要了解銀行重組、IVA 的可能性。
十、專業建議
先找銀行:直接與銀行商討債務舒緩或重組,避免中介收費。
考慮非牟利機構:香港消委會、明愛等提供免費輔導,比中介更可靠。
若債務龐大:應同時考慮 IVA,由法院認可,保障性更強。
破產作最後手段:僅適合完全無法還款的人。
改善理財習慣:否則即使完成舒緩,仍可能再次陷入債務危機。
十一、結論
「債務舒緩公司」在香港確實存在,但它們的角色大多是中介,實際成效參差不齊。雖然能省去與銀行交涉的麻煩,但壞處包括收費高昂、缺乏法律保障、可能誤導債務人,甚至延誤真正的解決方案。
相比之下,債務重組(直接與銀行協商)更直接;IVA 提供法律保障,能真正減免部分債務;而 破產 則是最後一步。
債務人若考慮尋找 債務舒緩公司,務必要小心選擇,避免掉入陷阱。最重要的是,無論使用哪種方法,都必須徹底改善理財習慣,才能真正走出債務困境。